2025深圳电子展-第105届中国电子展:展馆9个,面积10万平米,时间2025.4.9-11,展商1800多家,展位3600多个,观众10万人次
深圳电子展
联系我们

“金红棉影展”创全国最大规模纪录片展映纪录

发布于:2017-12-15 10:36来源:www.030news.com作者:深圳电子展
深圳电子展展位已经所剩不多,好位置先到先得,24小时热线:18925231606(微信同号) 马上咨询
  今年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“金红棉影展”联合“D纪录”纪录片推广机构推出了四场纪录片通宵场放映,图为纪录片迷通宵看片。
 
  纪录片是电影中最客观真实、思想性最强的片种。其内容纵横四海、穿越古今,充分展现事物的本来面目。喜欢看纪录片的人,往往也有与这种影视作品相契合的精神气质——既有博阅天下的宽广视野,也有追求真实的问题意识。
 
  广州崇尚开放包容,城市气质低调务实。这种氛围也塑造了能欣赏纪录片的广州人。中国(广州)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曾感叹:“广州人看纪录片,就像在看自己的生活。这一点就让广州与其他城市很不一样”。
 
  正如张鹂所指出的,广州人直视生活的平和之心,与纪录片的艺术特质有着共鸣之处。纪录片节在广州越办越好,与这座城市的观众有很深的关系。
 
  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可谓是纪录片的盛宴,“金红棉影展”连续9天轮番上演,100余部纪录片,200场视听盛宴,创下全国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展映纪录。记者走访多家影院与艺文空间,看到的是广州人对纪录片满满的热情!
 
  广州这片沃土不仅催生了纪录片节,也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纪录片的观众。
 
  例如在2016年,广州纪录片的开幕电影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在中山纪念堂放映,近20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,一票难求。而在今年七月份结束的“夏日寒流”北欧纪录片主题院线展映中,UA花城汇影院、UA西城都荟影院的上座率总体达到75%。
 
  本届“金红棉影展”从全球征集的4239部/集纪录片中,精选100部,在节展期间及前后集中展映,展映场次超过200场,其中有近70部为国际节展获奖作品。
 
  今年的“金红棉影展”展映场所覆盖了广州市的中心城区,包括14家电影院、12家艺文空间,且票价惠民,整体票价在9.9元~60元之间,有20多个场次的票价低至9.9元,让纪录片节成为所有市民能够参与其中的本土文化盛会。从去年开始尝试的通宵场次,今年依然火爆,有学生连购4场。
 
  30余场映后交流以及13场不同主题的大众论坛,40多位国内外知名导演及制片人的参与,拉近了纪录片与市民的距离。包括美国《时代周刊》摄影师凯特·布鲁克斯、国际艾美奖和圣丹斯电影节评委米拉·奥特温、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获奖导演沃杰赫·斯大隆等业界大咖悉数到场与市民交流。
 
  历经3年成长,“金红棉影展”成为助力广州打造“纪录之都”的重要举措,广州观影氛围逐渐浓厚,今年不少场次一票难求,《生门》等场次更是售罄,广州已成为中国最懂得纪录片的城市。
 
  尽管今年的“金红棉影展”很精彩,但这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秘书长刘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:“刚开始大家对办展映环节很抵触,大费周章最后才来两个人。”后来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决定先从免费放映入手,先把市场培育起来。于是,市民每周日都能在广州图书馆免费观看纪录片,一年365天都有各类主题的展映。
 
  慢慢地,市场发展起来了。今年,图书馆中可容纳200人的展映厅的上座率已经达到90%。”刘军表示,在展映题材内容上,广州的纪录片也更加丰富多彩。“我有时候发朋友圈,北京的朋友看着都很着急,说这么好的片子,什么时候也能来北京放映?”
 
  刘军透露,明年将与南方中影新干线合作,让广州观众每周都有高质量的纪录片看,打造“永不落幕的纪录片展映”。
 
  2016年,根据爱奇艺统计数据显示,广州观众观看纪录片总时长超过北京、上海,位居全国第一。
 
  “金红棉影展”从2014年起,在广州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已经持续三年每周末不间断展映,累计展映281部纪录片。
 
  今年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免费惠民展映已达42场,覆盖观众超8400人次,总体上座率达80%。
 
前晚,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影片《西南联大》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放映。现场能够容纳400多人的放映厅上座率达到八成以上。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有年轻学生。
 
  “90后”吴淑华告诉记者,在观看电影之前,自己对“西南联大”的历史并不了解,却充满好奇。“很想知道为什么一座大学足以拍成一部纪录片。”看完电影她深深感受到,西南联大可谓是世界办学史上的一次奇迹。小吴表示,自己平时就很爱看历史类题材的纪录片。“以史为鉴嘛!很多人以为年轻人都喜欢比较时尚的现代题材,年轻人当中也有爱思考的,我就喜欢看有思想性的纪录片。”小吴说。
 
  对于这次纪录片节,很多年轻人都十分喜欢。大二学生吴盈萱来自厦门,热爱纪录片的她平时常去广州图书馆的周末场看纪录片。她说,生活在广州很幸福,“有时候发朋友圈很多外地的朋友都会很羡慕,在这里,我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电影。”
 
  制片人:备受广州观众热情鼓舞
 
  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) 前晚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之《百心百匠》展映会在广州塔金逸空中影城举办。虽然放映结束时已是深夜,但仍有大批观众意犹未尽地留下来跟主创们进行交流,听他们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。
 
  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,《百心百匠》出品人孙冕和嘉宾、音乐人李泉都认为,纪录片的拍摄是为了恢复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自信,“通过这些工匠技艺的展示来讲述尊重——尊重我们曾经有过的文化”。广州观众的热情也让他们大受鼓舞,“认真做好一部片子,受众一定会有,而且不会少”。
 
  《百心百匠》是一部正在湖南卫视、芒果TV、优酷热播的作品,而且口碑喜人。制片人朱坤对广州日报记者透露,《百心百匠》受邀参加本次纪录片节,节目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把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、匠心精神,一起传播到全世界。朱坤透露,《百心百匠》如今拍了第一季,“未来希望拍满100集,甚至200集、300集”。在已经结束的拍摄中,最遗憾的是没有涉及跟广东相关的内容,比如香云纱的制作,“下一季我们一定会拍”!
 
  《百心百匠》广州展映会播放的是一段关于古琴的故事,故事主人、吴门琴家裴金宝先生也来到广州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裴金宝透露,自己是第二次来,29年前他曾经来过广州。说起跟广州的缘分,裴金宝透露自己跟岭南派古琴有渊源,“下次如果有时间、有机会,我还要来广州跟这边的琴师把古琴唱谱再唱一唱,让唱谱回到故乡广州。”

中国电子展火热筹备中,本周有优惠名额2个,名额有限,先到先得   马上咨询
中国电子展扫描活动
收缩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925231606
回到顶部

深圳电子展

 

 

“金红棉影展”创全国最大规模纪录片展映纪录

 

  今年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“金红棉影展”联合“D纪录”纪录片推广机构推出了四场纪录片通宵场放映,图为纪录片迷通宵看片。
 
  纪录片是电影中最客观真实、思想性最强的片种。其内容纵横四海、穿越古今,充分展现事物的本来面目。喜欢看纪录片的人,往往也有与这种影视作品相契合的精神气质——既有博阅天下的宽广视野,也有追求真实的问题意识。
 
  广州崇尚开放包容,城市气质低调务实。这种氛围也塑造了能欣赏纪录片的广州人。中国(广州)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曾感叹:“广州人看纪录片,就像在看自己的生活。这一点就让广州与其他城市很不一样”。
 
  正如张鹂所指出的,广州人直视生活的平和之心,与纪录片的艺术特质有着共鸣之处。纪录片节在广州越办越好,与这座城市的观众有很深的关系。
 
  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可谓是纪录片的盛宴,“金红棉影展”连续9天轮番上演,100余部纪录片,200场视听盛宴,创下全国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展映纪录。记者走访多家影院与艺文空间,看到的是广州人对纪录片满满的热情!
 
  广州这片沃土不仅催生了纪录片节,也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纪录片的观众。
 
  例如在2016年,广州纪录片的开幕电影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在中山纪念堂放映,近20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,一票难求。而在今年七月份结束的“夏日寒流”北欧纪录片主题院线展映中,UA花城汇影院、UA西城都荟影院的上座率总体达到75%。
 
  本届“金红棉影展”从全球征集的4239部/集纪录片中,精选100部,在节展期间及前后集中展映,展映场次超过200场,其中有近70部为国际节展获奖作品。
 
  今年的“金红棉影展”展映场所覆盖了广州市的中心城区,包括14家电影院、12家艺文空间,且票价惠民,整体票价在9.9元~60元之间,有20多个场次的票价低至9.9元,让纪录片节成为所有市民能够参与其中的本土文化盛会。从去年开始尝试的通宵场次,今年依然火爆,有学生连购4场。
 
  30余场映后交流以及13场不同主题的大众论坛,40多位国内外知名导演及制片人的参与,拉近了纪录片与市民的距离。包括美国《时代周刊》摄影师凯特·布鲁克斯、国际艾美奖和圣丹斯电影节评委米拉·奥特温、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获奖导演沃杰赫·斯大隆等业界大咖悉数到场与市民交流。
 
  历经3年成长,“金红棉影展”成为助力广州打造“纪录之都”的重要举措,广州观影氛围逐渐浓厚,今年不少场次一票难求,《生门》等场次更是售罄,广州已成为中国最懂得纪录片的城市。
 
  尽管今年的“金红棉影展”很精彩,但这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秘书长刘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:“刚开始大家对办展映环节很抵触,大费周章最后才来两个人。”后来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决定先从免费放映入手,先把市场培育起来。于是,市民每周日都能在广州图书馆免费观看纪录片,一年365天都有各类主题的展映。
 
  慢慢地,市场发展起来了。今年,图书馆中可容纳200人的展映厅的上座率已经达到90%。”刘军表示,在展映题材内容上,广州的纪录片也更加丰富多彩。“我有时候发朋友圈,北京的朋友看着都很着急,说这么好的片子,什么时候也能来北京放映?”
 
  刘军透露,明年将与南方中影新干线合作,让广州观众每周都有高质量的纪录片看,打造“永不落幕的纪录片展映”。
 
  2016年,根据爱奇艺统计数据显示,广州观众观看纪录片总时长超过北京、上海,位居全国第一。
 
  “金红棉影展”从2014年起,在广州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已经持续三年每周末不间断展映,累计展映281部纪录片。
 
  今年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免费惠民展映已达42场,覆盖观众超8400人次,总体上座率达80%。
 
前晚,本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影片《西南联大》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放映。现场能够容纳400多人的放映厅上座率达到八成以上。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有年轻学生。
 
  “90后”吴淑华告诉记者,在观看电影之前,自己对“西南联大”的历史并不了解,却充满好奇。“很想知道为什么一座大学足以拍成一部纪录片。”看完电影她深深感受到,西南联大可谓是世界办学史上的一次奇迹。小吴表示,自己平时就很爱看历史类题材的纪录片。“以史为鉴嘛!很多人以为年轻人都喜欢比较时尚的现代题材,年轻人当中也有爱思考的,我就喜欢看有思想性的纪录片。”小吴说。
 
  对于这次纪录片节,很多年轻人都十分喜欢。大二学生吴盈萱来自厦门,热爱纪录片的她平时常去广州图书馆的周末场看纪录片。她说,生活在广州很幸福,“有时候发朋友圈很多外地的朋友都会很羡慕,在这里,我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电影。”
 
  制片人:备受广州观众热情鼓舞
 
  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) 前晚,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之《百心百匠》展映会在广州塔金逸空中影城举办。虽然放映结束时已是深夜,但仍有大批观众意犹未尽地留下来跟主创们进行交流,听他们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。
 
  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,《百心百匠》出品人孙冕和嘉宾、音乐人李泉都认为,纪录片的拍摄是为了恢复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自信,“通过这些工匠技艺的展示来讲述尊重——尊重我们曾经有过的文化”。广州观众的热情也让他们大受鼓舞,“认真做好一部片子,受众一定会有,而且不会少”。
 
  《百心百匠》是一部正在湖南卫视、芒果TV、优酷热播的作品,而且口碑喜人。制片人朱坤对广州日报记者透露,《百心百匠》受邀参加本次纪录片节,节目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把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、匠心精神,一起传播到全世界。朱坤透露,《百心百匠》如今拍了第一季,“未来希望拍满100集,甚至200集、300集”。在已经结束的拍摄中,最遗憾的是没有涉及跟广东相关的内容,比如香云纱的制作,“下一季我们一定会拍”!
 
  《百心百匠》广州展映会播放的是一段关于古琴的故事,故事主人、吴门琴家裴金宝先生也来到广州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裴金宝透露,自己是第二次来,29年前他曾经来过广州。说起跟广州的缘分,裴金宝透露自己跟岭南派古琴有渊源,“下次如果有时间、有机会,我还要来广州跟这边的琴师把古琴唱谱再唱一唱,让唱谱回到故乡广州。”

深圳电子展火热筹备中,本周有优惠名额2个,名额有限,先到先得   马上咨询
热线:18925231606 深圳电子展 深圳会展中心

 

深圳电子展